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快科技創新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需要,是實現人民高品質生活的需要,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需要,是順利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需要。在“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陜西啟動建設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聚焦立體聯動“孵化器”、成果轉化“加速器”和兩鏈融合“促進器”三大目標,以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以構建科技成果產業化平臺為創新驅動加力加速,加快把創新優勢轉化為陜西發展優勢。
秦創原
秦 就是要有老秦人那股干事創業的“擰勁兒”;
創 就是要創新、創業、創造、創優;
原 就是要追根溯源進行研究,打造創新驅動高原高地。
未來,這里將成為陜西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引擎。陜視君今天為您一一解析:秦創原究竟是個什么YUAN?
秦創“源”
眾所周知,陜西是科教大省,科教資源富集,創新綜合實力雄厚。據有關方面統計,全省現有各類科研機構1300多家,國家級園區平臺300多家,國際創新合作平臺70多個。陜視君梳理發現,以2019年為例,陜西省綜合科技創新水平指數達到67.04%,居全國第9位,其中科技活動產出指數75.42%,居全國第4位??萍歼M步貢獻率達到59.2%;技術合同成交額達到1467.83億元,居全國第5位。
如此亮眼的數字背后,我們更要看到陜西卻存在著科研成果就地轉化率不高,與市場結合不緊密的問題。
陜西省發展和改革委主任張曉光說,我們陜西有著非常好的科教資源優勢,但我們沒有把它轉化為經濟優勢。所以我們就要靠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把科技人員的創造性發揮出來。我們從資金上、我們從土地的保障上,讓這些項目早日落地,盡快見到成效。
陜西省創業投資協會理事長盧道真對陜視君表示,在成果轉化的從0到1階段,在陜西落地的企業每年很多,倒是從100到1000這個階段,可能有很多孔雀東南飛的現象??萍紕撔滤枰漠a業配套、市場能力、人才環境,陜西需要把我們的科技創新土壤培育得更肥, 給我們水澆得更充分。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精神,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陜西省委省政府加快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努力加速把創新優勢轉化為高質量發展成果。
陜西省科學技術廳廳長孫科表示,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設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三年行動計劃,就是要以西部創新港和西咸新區為總窗口,把秦創原打造成全省創新驅動最大的總平臺,開放的平臺、共享的平臺、市場化的平臺。我們要鼓勵高校院所和企業在秦創原轉化科技成果,吸引各種創新要素,包括產、學、研、用、金各種要素在秦創原匯聚,形成一種創新的活力。各個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和各市都可以參與其中,各得其所、各取所需,共同建設科技創新高地、創新驅動發展總源頭。
秦創“圓”
沒有規距,不成方圓。在科技創新活動中,從科技研發到成果轉化再到實現產業化,最終研發新一代技術和產品,這個過程好比就是一個完整的“圓”。在秦創原中,一系列破除體制機制障礙的創新舉措好比一把圓規,更好地畫出科技成果之“圓”。
在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大會上,由多家頭部企業和高校院所聯合組建的4家創新聯合體引人關注。推進創新聯合體組建工作,是陜西貫徹中央精神、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突破口,也是立足省情破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
陜西省先進稀有金屬材料創新聯合體牽頭單位——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副院長李建峰表示:創新聯合體集合了高校、研究單位以及生產企業,聚集了十幾家優勢的單位。我們就可以在這個平臺里頭,研究和產業化這方面我們把它打通之后,我們可以通過高校的資源來解決我們生產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具體問題。同時我們在這個平臺上也可以把高校一些好的成果,通過咱們這個平臺進行轉化,最終把這些成果放到咱們企業里邊去,最終我們也可以做成一個批量化的產業。
圍繞產業鏈和創新鏈的互動對接,陜西從創新機制著手,深化拓展服務鏈,明確可定向委托創新聯合體承接省級重大科技計劃項目;對創新聯合體內部產生的創新創業載體優先認定為省級眾創空間、孵化器;鼓勵創投基金支持創新聯合體開展科技成果轉化。預計到2023年,將圍繞制約產業發展的“卡脖子”技術和產業共性關鍵技術,組建30個左右的創新聯合體。
陜西省半導體與集成電路共性技術研發平臺牽頭單位—陜西半導體先導技術中心有限公司總經理何曉寧對陜視君說,作為一個陜西半導體集成電路的共性研發平臺,我們在它整個產品的研發過程中給它提供不同的技術支撐。另外我們還建立了比如像市場,還有包括像金融,還有包括像雙創等等各方面服務,都是圍繞著企業整個從產業鏈角度出發來打造整個產業的一個共性技術研發平臺。
秦創“園”
作為創新驅動平臺的秦創原,自然需要科技園區的承載。秦創原聚焦建設立體聯動“孵化器”、成果轉化“加速器”和兩鏈融合“促進器”三大目標,鼓勵陜西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業和各市(區)積極參與。
陜西省國資委黨委書記劉斌表示,陜西國資系統的幾家單位、幾個企業已經進入到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中去,我們的法士特、陜投和陜建都已經進去了,將利用秦創原這個平臺會孵化出更多的企業。
秦創原還將圍繞關中先進制造、陜北能源化工、陜南綠色發展等區域創新發展需求,深入實施“1155工程”,深化校地合作,探索“在港孵化+飛地轉化”等模式,秦創原鼓勵陜西各市在秦創原建設協同創新平臺,為重點產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撐。
作為陜西最大的孵化器和科技成果轉化“特區”,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依托陜西科教資源優勢和高端裝備制造、能源化工、汽車、電子信息、新材料等重點產業優勢,充分調動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等各類主體和人才積極性,加速科技成果產業化步伐,形成產業鏈和創新鏈的良性互動、融通發展、閉環生態。
秦創“原”
面對產業鏈“痛點”和創新鏈“堵點”,秦創原將在提升創新能力、加速成果轉化、構筑人才高地、優化創新環境等方面不斷破題,打造真正讓科研人員放心攻關、讓企業放心投入的良好創新生態, 真正成為陜西創新驅動高原高地。
陜西省創業投資協會秘書長柯宏斌說,要打造科技成果轉化的特區,需要一個總領的大平臺。在高校里有非常優秀的科技成果,如果我們打通科技成果轉化里的四個關鍵要素,學校的體制機制支撐,好的技術和產品,組建強有力的團隊,長期獲得資本的支撐。具備這四點要素之后,在這個時候誕生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我們陜西的科技成果轉化未來大有可為。
創新之要,大道至簡。在產業鏈與創新鏈融合過程中,秦創原努力營造讓市場主體大膽發展、勇于創新的政策環境和市場氛圍,將打造一批科技經紀人隊伍,配合高等院校建設“科學家+工程師”隊伍、“新雙創”隊伍,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科技企業孵化,搭建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的橋梁紐帶,推進“兩鏈”深度融合。
秦創原創新促進中心負責人劉鑫向陜視君表示,下一步,秦創原將盡快建成線上線下結合的秦創原綜合服務平臺,推進更多的企業研發中心、共性技術研發平臺、創新聯合體等落地。挖掘拓展種子期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加大種子基金投放,大力引進一批創投機構。推動秦創原核心區各類設施盡快全面開工,同步加大四個先導區各類基礎配套設施建設,努力打造環境舒適、品質一流的創新空間載體。舉行每周發布、月度專場系列路演活動,加快科技型企業培育。按照省市區政府服務打通的要求,完善秦創原創促中心運行機制,深化對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的研究探索,激發各方面的積極性。
陜視君最后想說,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實現追趕超越,陜西最重要的依托和最大的潛力在創新。陜西要牢記總書記諄諄囑托,準確把握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帶來的新形勢、提出的新要求,以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以構建科技成果產業化平臺為創新驅動加力加速,加快把創新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讓創新成為陜西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