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固相離子束縛+多效膜分離”鹽湖鹵水綠色提鋰技術
鋰是重要的國家戰略資源,隨著 3C 及新能源汽車的蓬勃發展,我國 80%依賴進口,成為制約新能源產業的“卡脖子”問題。膜分離技術創新團隊解決了鹽湖鹵水棄液提鋰的關鍵核心技術問題,完成了從理論研究到產業化的系列創新,為打破鋰資源國際壟斷格局再添籌碼。
(1)理論創新:提出膜污染微觀作用力新理論;制備了新型功能材料與二維材料功能膜,提出受限通道界面荷電精確調控理論,實現離子精準分離,發表于 Nature 子刊。
(2)技術突破:基于微觀作用力開發了適對水質的抗污染超濾膜;開發了“高效吸附+多效膜分離”鹽湖鹵水棄液提鋰技術。授權發明專利 39 項,獲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成果二等獎、中國“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金獎。
(3)成果轉化模式:形成“聯合研發+眾創空間孵化+種子天使基金”的師生共創、自主轉化產學研深度融合新模式,29 項專利技術快速轉化,孵化 6 家企業總估值超 20 億,央視等主流媒體多次報道。
(4)產業化:由中色德源轉化年產 300 萬 m2 膜產品產業化平臺;由冷湖金藏膜建年產 2 萬噸碳酸鋰生產企業,從鎂鋰比高達 1300:1 的鹵水棄液穩定產出電池級碳酸鋰,成本僅為國際同行業的 1/3-1/2,為新能源產業的穩定發展奠定基礎。
-
膜分離技術——納濾
納濾膜是允許溶劑分子、某些低分子量溶質和一價離子透過而對大分子有機物和高價離子有很高截留作用的一種功能性半透膜。
-
膜分離技術——正滲透技術
正滲透是目前世界膜分離領域研究的熱點之一,在許多領域,特別是在海水淡化、飲用水和廢水處理中表現出很好的應用前景。
-
膜分離技術——鹽湖鹵水富銣
膜法鹵水富銣技術具有效率高、污染小、能耗低等特點,對我國銣資源的開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膜分離技術——鹽湖鹵水提鋰
膜分離技術為我國各種水質的鹽湖鹵水提鋰提供了新的方法,也為其它有價金屬提取提供了新的途徑。
-
生物質熱解氣化產氫技術
對于污泥、秸稈、藻類等潛在生物質資源,實現其資源化、能源化是綜合利用的目標,采用催化熱解氣化技術,可以獲得清潔、綠色的可燃氣。
-
微電極技術研究與開發應用
微電極技術研究與開發應用
-
生物制劑的提取微生物表面活性劑鼠李糖脂的發酵與應用
鼠李糖脂是一類非常重要的生物表面活性劑,在石油開采、醫藥、食品及環境保護等許多領域具有極大的應用潛力。
-
可見光催化技術
用于處理抗生素廢水——是一種在光催化劑作用下的光誘導反應。
-
厭氧折流板膜生物反應器及導電膜
將厭氧折流板反應器與膜生物反應器耦合的一種新型水處理裝置。
-
創新型節能高效氧化溝污水處理技術
該技術被日本下水道協會認定為第I類創新技術進行推廣,并獲得了2015年日本水環境學會年度科學技術獎。